很多资源的倾向让郑州迅速成为河南省的重中之重。但作为全国最大交通枢纽的郑州,其发展速度和国民的评价,与北上广深等一些城市相比,还有些差距。
01生活成本和工资水平的不匹配
“郑州赚钱郑州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十年前,在郑州找一份工作,工资4千是非常普遍的。本身这个数字听起来就一般般,等打工人去找房子租的时候,发现1千块找一间半地下室一样的“潮间”都不容易。
住房成本,是横在“郑漂人”立足问题上的一大难事。这点郑州与上海比,差的远。在北京或上海奋斗的青年,因为高昂的房价,大多无法落脚,赚到钱就回老家发展。但在郑州,你不但落不了脚,可能钱还不剩什么。
02人群结构复杂,素质基础不好
来自各地的打工人、刚毕业的学生进入郑州,鱼龙混杂。
郑州本地人在巨大的外来人口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也没法区分开来。所以要问郑州给人“素质不高”印象是谁造成的,说不清楚了就。
早些年有一些段子调侃郑州地区的素质。说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坐火车去郑州,路上儿子不断问父亲,郑州到了没。这位父亲打了个盹,醒来一摸手腕,发现手表不见,对儿子说:到了,下车。
当然,调侃夸张了很多,有些还有点过分。然而将郑州与苏州相比,若问到整个城市的素质基础,还是苏州略胜一些。这两个城市,都是外来人口居多,产业结构也很像,而郑州多了个省会的头衔。
对于摆脱偏见,郑州做了很多工作,虽还没有彻底改变外部偏见,但至少有了变化。
03文化与教育的底蕴不足
在郑州大学成为全省唯一一所“211工程”院校之前,河南大学作为老牌高等院校,一直是河南省的骄傲。
为了大力发展郑大,倾注的教育资源可谓是巨大的,政策、地皮、宣传、生源、教师。将最强的用在郑大身上,的确可以将这所大学推向实力王者的宝座。然而教育基底,不是“堆料”就能成的,很多无形的东西,没个百十年,飘不出味儿来。
至于文化底蕴,与同在河南省的相邻城市洛阳比,差着不少。
洛阳为九朝古都,抛开县区的5A自然景点不谈,单单市区的龙门、白马寺等一堆文化景点,都碾压郑州。有人说郑州有方特,旅游也没那么贫瘠。然而就算是迪尼斯又如何?
郑州是个管理难度较大的城市。在“7•20”洪水事件发生后,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和地铁防汛工作等方面的问题暴露在全国人民面前。但一小时承受115个西湖水量,换做哪个城市都遭不住。
对于城区来讲,人多、人杂、城市建设初期的基础不满足现有的发展需求。对于开发区来讲,新规划的区域产业偏向制造业,研发等高科技含量的并不多。
郑州成为像洛阳一样的宜居城市的道路很远,成为像苏州一样产业均衡的道路也很远。
市区的大学城,每年都毕业人数很多。龙子湖的人才毕业后发现本地并没有适合自己的去处,甚至没自己要干的行业。
没有人,发展和建设就无从谈。
标签: 郑州的发展为何没有那么快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