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聚焦五大要素
根据联合国旅游组织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入境旅游前十大目的地分别是法国、西班牙、美国、意大利、土耳其、墨西哥、英国、中国、德国和日本。中国幅员辽阔,省域体量与国际上的许多国家相当,研究与省域体量相当的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德国、日本等样本发现,从省域角度来看,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通常由五大构成要素。
1、国际知名的旅游城市和城市群
城市是最重要的客源市场,城市化进程内生的需求升级为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提供了持续增长的本地和近程市场基础。城市是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和现代化商业接待体系,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成为吸引游客到访的关键要素。城市还是最集中的旅游创业创新空间,资本、技术、文化、教育和法治环境,构成了旅游投资和生态发育的肥沃土壤。无论是充满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的马德里、罗马、伦敦、柏林,还是彰显时尚韵味和现代气息的巴黎、东京,都是该国入境旅游者集散中转的核心枢纽和文化旅游活动的重要场域。
在国际旅游中心城市之外,还应拥有一批服务于核心吸引物的区域特色旅游城市群,诸如以古典建筑艺术为特色的日本京都、意大利佛罗伦萨,以滨海度假和冰雪旅游为特色的西班牙巴塞罗那、法国尼斯、日本北海道,以水上旅游为特色的意大利威尼斯,以会展节庆等现代商业活动为特色的法国戛纳、意大利米兰、德国慕尼黑和法兰克福等。正是一座又一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和紧密相连的城市群构成了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底层架构。

纵观名列前茅的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依托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或人文资源建立起来的旅游吸引物,是吸引国内国际游客的核心元素,如服务于观光游览需求的法国卢浮宫和埃菲尔铁塔、意大利罗马斗兽场和万神殿、英国大本钟和大英博物馆,服务于休闲度假需求的西班牙3S(阳光Sun、海滩Shore、海洋Sea)资源、法国地中海蓝色海岸、日本北海道滑雪和温泉度假地等。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多元化旅游吸引物中,承载集体记忆和精神认同的文化内核始终是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资产。法国通过古典主义建筑群、启蒙运动遗产与时尚之都定位,成功塑造了"文明圣殿"与"浪漫国度"的复合形象;意大利依托文艺复兴策源地优势,将艺术基因深度植入城市肌理;西班牙以弗拉明戈舞蹈、斗牛传统和节庆文化强化其热情奔放的地域特色;而日本则通过广泛交融的建筑美学与匠人精神,展现了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
3、全球影响力的旅游线路
旅游线路是游客实现空间位移和亲身体验的具象化产品,在全球视野中,无论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欧洲的“多瑙河文化之旅”、南美的“印加古道”,西班牙的圣地亚哥朝圣之路、横跨东南亚六国的“湄公河探秘之旅”,还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穿越路线”、北美的“泛太平洋海岸公路”和跨欧亚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等,不仅串联了多元地理景观与文化遗产,更推动了区域旅游经济合作,成为了国际文旅合作的标杆项目。历经岁月的沉淀,这些线路已经建立起了良好的口碑效应,成为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象征,也是这些地方的主打产品。

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需要数量充足、功能完善、便捷可达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集散、餐饮购物、住宿休憩、公共信息、公共交通、应急救援、卫生安全等多个方面,如法国香榭丽舍大街是世界顶级的奢侈品购物集中地,西班牙拥有200多家米其林高档餐厅,德国拥有涵盖地铁、火车和公共汽车等高度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亲切感、细致入微的软性旅游服务亦是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体现,要更加关注入境旅游者尤其是残障弱势群体的客观需要,例如日本极致到令人惊叹的细节之美让广大入境旅游者难以忘怀。
5、享誉世界的旅游品牌形象
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需要代表本地特色的品牌形象作为支撑,“阳光普照西班牙”强调了西班牙四季如春、阳光灿烂的特点;“历史和未来的交响乐”凸显了德国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特色;“上帝的后花园”展现了意大利这片土地的历史、艺术、美食与浪漫;“相约在法国”让法国浪漫主义色彩浮现在眼前。鲜明、简洁的文旅品牌形象,是打动并吸引游客的成功之道。
三、坚持三大策略
省级单位是本地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方向舵和领航员,必须要从全省视域深刻研究区域资源优势,明确总体思路、重点区域、目标内容,才能够加强对各地市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指导。
1、坚持国际视野、本地特色
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为起点,实施在地国际化战略,统筹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立足本地社会经济和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彰显本地在国际旅游格局中的资源比较优势,用世界标准指导本地文化旅游发展实践,加强国际联动,对标国际一流,做到世界知名。值得注意的是,国际游客是以单个元素来对中国产生认知的,他们熟悉某个元素却不一定熟悉某个省域,例如:国际游客均了解长江文化符号,但却并不了解长江沿线的各个省市。因此,在挖掘本地特色过程中,要从国际游客视角出发,开展好市场调研。

与全域旅游全面覆盖的思维不同,并不是省域范围内所有地方都适合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且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所需要的投入和成本巨大,全省全面铺开的难度较大。因此,要正确处理全域与局部的关系,面向国际、优中选优,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梯次培育、有序推进,突出重点景区(度假区)、重点城市(镇)、重点线路、重点要素、重点领域,隆起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旅游品牌,通过线路联动其他地方,带动全省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例如,安徽省整合黄山、池州、安庆、宣城四市共同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就是突出重点区域的典型案例。
3、坚持创新思维、融合发展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洋溢着区域个性且久经历史沉淀的本地文化,永远是吸引国际游客最大的法宝,也是本地区别于其他目的地的根与魂。因此,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用精神力量引领产业创新,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立面向市场、服务人民的旅游创新体系,形成以旅游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力量,更好开展制度、管理、服务、商业模式的系列创新,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样化的旅游需要。

1、编制世界级规划
要建立“省总负责+市顶层设计+县区行动方案+一景区(度假区)一规划”的四级规划体系,由省级单位组织制定全省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总体规划和框架要求。切实加强规划实施保障,上级单位要强调对下级单位的垂直考核,对规划实施进度进行监督。扎实推进“多规合一”“多审合一”,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不断提高规划管理质量和水平。
由于面向国际市场,考虑群体的特殊性,传统中国文化旅游规划内容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引入联合国机构从事规划编制是实现“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前提保证。联合国旅游组织(UN Tourism)是联合国15个专门机构之一,包含158个正式会员国和6个联系成员,其宗旨是促进和发展旅游事业,使之有利于经济发展、国际间相互了解、和平与繁荣。总部设在西班牙马德里。各区域可以聘请联合国旅游组织或联合国旅游组织专家组的相关专家编制规划,目前,山东、海南、黑龙江、湖北等省均聘请联合国旅游组织相关专家做了发展规划,其权威性、国际性、前瞻性都受到国家和省市领导高度肯定。
2、打造世界级精品
一是突出重点,打造一批举世闻名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是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核心支撑点,没有世界级的景区和度假区就难以称之为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各省应切实结合文化和旅游部的总体要求,充分挖掘自身优质资源,对标达标,积极申报、培育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除此之外,要进一步发挥世界级景区和度假区的龙头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创新开发,形成涟漪效应。
二是优中选优,打造一批中外驰名的国际旅游城市。城市是旅游活动开展的基础,其所带来的商业会展、特色街区,甚至是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建筑,本身也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要持续提升城市的旅游吸引、旅游组织、旅游服务、旅游发展、旅游就业等功能。在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各省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结构模式,如四川、湖北应当以成都、武汉为基础塑造单核城市结构,山东应当以济南、青岛为基础塑造双核城市结构。
三是精益求精,打造一批四海扬名的旅游精品线路。线路是游客的旅游动线,是将旅游产品变成旅游商品的重要渠道,通过线路能够将客流带入到更加广泛的区域。在旅游线路的设计中,应避免面面俱到,要从省域视角下遴选最具备代表力的资源串珠成链。通常情况下,省域推出2-3条旅游线路重点打造较为合理,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可操作性最大。例如,山东省重点推出了“仙境海岸”和“一山一水一圣人”两条旅游线路,以“仙境海岸”串联烟台、威海、青岛、日照等滨海城市的海洋旅游资源,以“一山一水一圣人”串联济南泉城、泰安泰山、曲阜三孔等文化旅游资源。
3、培育世界级品牌
一是建立旅游品牌矩阵。要重点研究国际游客对本地符号的认知习惯,开展国际调研,制定能够被国际市场认可的省级旅游大品牌。在省级大品牌的基础上,可结合地市特色制定子品牌,形成全省国际文旅品牌宣传矩阵。
二是加强国际旅游宣传。要进一步整合线上线下宣传渠道,将文旅品牌营销融入到本地各类对外交流活动和场合之中,重点利用国际游客喜闻乐见的自媒体平台开展国际旅游宣传,如Meta、Twitter、X、Tiktok等。要推动文旅品牌从“自塑”转向“他塑”,通过国际游客的角度向亲朋好友推介,如在入境游客中评选本地旅游形象大使、旅游代言人、旅游推荐官、旅游主理人等。要做大做强2-3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节事营销活动,大力发展MICE产业,促进民间国际交流与合作。

标签: 贾云峰 建设 世界级 文化旅游 目的地的 省域策略 与路径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