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深入开展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工作。几年来,北京、山东、江苏、湖北、云南、重庆、四川、山西、宁夏、福建等多个省市均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

一般认为,旅游目的地是一个具有吸引性、舒适性、可达性及服务性四大功能的旅游地域综合体。从空间尺度来看,大到一个国家和地区,中到一个城市和城市群,小到一个景区和度假区,都可称之为旅游目的地。不同的空间尺度,对应的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要求和方法也不同。结合国家行政体制,作者认为中国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可以划分为省域、市域(城市群)、县域三个不同尺度。
本文重点研究省域层面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建设策略和路径,后续还将陆续推出市域、县域、景点层面的相关内容。
一、统筹五对关系
旅游目的地的研究在国外起步较早,美国学者Gunn在1972年就提出了“目的地带”的概念。英国学者Buhalis于2000年明确提出旅游目的地概念,并总结了Leiper和Cooper、Wanhill等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旅游目的地具有某种感知吸引力,集中了可满足旅游者需要的设施和服务,能为消费者提供完整的旅游经历,由吸引物、进入设施、便利设施、有效产品组合、活动以及其他辅助服务设施六大要素构成。此后,学者从区域范围、旅游需求、系统功能等不同的视角,对旅游目的地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探讨,但至今尚未形成广泛和统一的概念认知。
作者认为,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是指国内旅游者规模庞大、入境旅游者占比较高的、文化特征明显的,集高质量、国际化的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管理等于一体的地域综合体。建设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要正确认识五对关系:
1、统筹国内与国际
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强调以国际视野推动中国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是要推动本地设施、服务、人才、治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依托本地优质资源开发重点旅游产品,不断完善硬件基础和软件服务。二是能够对国际国内游客产生双重吸引力,且入境旅游者占比较高,客源国和地区呈现多样化,市场规模和效益优势明显。

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旅游业发展持续注入活力。一是要将更多文化资源纳入旅游产品线路、更多文化内容注入景点景区,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精品项目。二是要全面深挖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巧妙地设计出游客满意的旅游产品,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亲身参与并感受文化魅力。
3、统筹吸引物与目的地
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是高等级吸引物和目的地空间共生的结果。一是要拥有全球独特性和代表性的自然或人文资源,旅游资源具有一定体量或空间规模,资源类型丰富、结构合理、完整性好,通常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突出意义或普遍价值。二是要有以城市或城镇为基础的目的地空间,拥有宜居宜游的生态、文化、社会和生活环境,配备足够的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能满足旅游者旅游活动及相关服务的需要。
4、统筹守正与创新
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要把握好客观条件和创新升级的关系。一是要坚持实事求是,明确区域文化旅游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正视发展不均衡、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切实有效的开展制度创新。二是要坚持创新驱动,运用科技手段赋能既有项目的创意再造,并引入全球优质的新业态、新内容,大力发展旅游新质生产力,提升旅游全要素生产率。
5、统筹硬件和软件
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是先进的硬件要素和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软实力的综合表达。一是要有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和重要的国际门户功能,旅游咨询、集散体系、旅游厕所、标识标牌、旅游安全等公共服务设施与功能高度完善。二是要具备国际水准的旅游接待质量体系,尤其要有达到国际标准的住宿、餐饮、娱乐、购物、休闲等旅游接待设施,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旅游服务体系和导游服务队伍。
标签: 贾云峰 建设 世界级 文化旅游 目的地的 省域策略 与路径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